1. 文章
        • 文章
        搜索

       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

        為太忻州一體化經濟區建設貢獻科協力量

        首頁 >> 科普在線 >>科技博覽 >> 戴AR眼鏡裝配中國空間站,超酷
        详细内容

        戴AR眼鏡裝配中國空間站,超酷

        时间:2023-03-13 13:55     作者:佚名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網絡整理   阅读

        前不久,清華大學幾位同學在學校操場拍到了中國空間站凌月畫面。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相機中,距離地面400公里的空間站只是小小的一個點。實際上,它的基本構型為三艙T字構型,3個艙段分別為天和核心艙、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。

        如此復雜的工程,少不了裝配技術創新。在總臺融媒體節目《兩會你我他》中,央視新聞《相對論》記者莊勝春體驗了總裝空間站的“黑科技”↓

        總裝空間站有哪些黑科技?

        AR眼鏡幫大忙

        這是一張中國空間站三艙地面聯試的圖片,拍攝地點在航天五院天津基地。這里主要承擔著中國空間站等超大型航天器的總裝、測試、試驗任務。天和核心艙、問天實驗艙,都在這里完成總裝。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線纜是總裝難度的一部分,AR眼鏡能降低裝配工程師的工作難度。記者莊勝春戴上AR眼鏡后,看到景象“虛實融合”。眼前,天和核心艙的電纜線路一一呈現。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工作時,裝配工程師按照“虛擬電纜”的位置,將實體電纜安裝到位即可。原來的“閉卷考試”變成了“開卷考試”,降低了出錯的可能性。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平均年齡31.4歲

        最年輕的團隊完成了最難的任務

        中國空間站結構復雜,光是天和核心艙就有1000多根電纜、近500根管路,總裝難度前所未有。然而,完成這樣艱巨的總裝任務的團隊,平均年齡只有31.4歲,90%的團隊成員是“90后”。

      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副主任工程師王鵬飛介紹,天和核心艙最長的電纜所有分支加在一起有近百米。當時,他每天都在想該如何總裝,連睡覺都在想白天工作時遇到的問題。

        **王鵬飛:**當時艙內裝大型設備的時候,由于艙內空間狹小,機械臂進不去,讓我們很困擾。**有一次睡覺,做夢的時候把裝配的全過程模擬出來了,像電影一樣過了一遍。**特別神奇,那天突然就醒了,所有的東西都記得。

        圖片

        醒來后,王鵬飛來到單位,跟團隊成員說了自己夢中的“靈光乍現”。正是這樣一個個團隊成員的協同攻關,一次次靈光乍現,最終實現了中國空間站的順利總裝。

        談起對未來的期待,王鵬飛說,他的夢想是“看著中國的空間站和月球的空間站共同在太空中穩定運行”。

        在《兩會你我他》中,中央黨校(國家行政學院)教授洪向華表示,創新人才脫穎而出,就是要讓更多的青年人才能夠揭榜掛帥,沖在科研一線?偱_特約評論員楊禹也表示,創新型人才在一個有著“創新文化”的團隊中,更能主動地發揮自己的長處。

        返回頂部 seo seo
      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swag